第一章 太平元年,渝州城。 距离太兴六年的洪灾,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十年。 绚烂的阳光普洒在这遍眼都是的绿瓦红墙之间,那突兀横出的飞檐,那高高飘扬的商铺招牌旗帜,那粼粼而来的车马,那川流不息的行人 街道两边是茶楼,酒馆,当铺,作坊等,旁边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。 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,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,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:有挑担赶路的,有驾牛车送货的,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,有驻足观赏渝州河景色.........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,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,形成独特的巷院。 街道西侧,有一处牌匾有些破旧,上面印刻着‘济世堂’的三个大字。 “啪啪.....啪啪!” 药铺中,一连串算盘敲打之声传来。 敲打算盘的是一个少年,那少年长相十分清秀,五官俊朗,尤其是一双眼睛,宛如乌云遮住了月亮一般。 少年正是安景。 安景站在药铺柜台前,一边敲打着算盘,一边记录着账簿。 “茜草三市斤是三百钱。” “花楹一市斤一百五十文钱。” “芫荽还有存货,这次先不采购了,可以省下一笔。” “啪啪!啪啪!” ......... 安景一边书写着账簿,一边敲打着算盘。 “小安大夫,成了,成了啊!” 就在这时,一道急促的声音从木帘外传来,只见一个媒婆急匆匆闯了进来。 “张婆,什么成了?” 安景看着张婆不解的问道。 “上次我和你说的那件事,你不说让我去安排吗?我已经给你安排好了。”张婆兴奋的道:“那家小姐前不久才从临安城举家搬迁而来,长得那叫一个水灵。” “真的假的?”安景狐疑的道。 自从安景医治好了张婆的风寒,张婆美名其曰为了报恩,隔三差五来济世堂说要给他介绍亲事,安景推辞一二次之后,便随口答应了下来。 “自然当真,你看这是画像。”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