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么对于内向自卑的M来说,他必然没有机会接近Z。
对Z的爱意表露更是无从谈起。
只有当Z女受到爱情的伤害,然后自残的时候,M才有可能“临危受命”
,来安慰Z;然后渐渐让Z感觉到自己对她的爱意,以获得Z的好感。
由此可见,Z的自残行为,对M来说,简直如获至宝。
怎能不爱?
当然,他的意识会竭力压制这种不良的潜意识冲动。
人们对喜爱的事物总是容易接受的。
M也就渐渐接受了自残行为成为自己的一部分。
但是,这种接受并非完全的接受,自残毕竟只是帮助M实现对Z爱的一个工具。
人的求乐本能,是不可能允许这种伤害的接纳。
所以,M又特别抗拒这种自残的冲动。
从而形成这一对激烈对抗——强迫症。
他的恐刀、恐高,都只是源于那个女孩曾经做出的危险举动。
由此可爱,对爱欲的迂回追求,才是导致这种强迫的真正原因。
还有一个例子。
与上例类似,但对“伤害”
的恐惧对象不是自己,而是自己在乎的人——如母亲和爱人。
可以称之为“妄想症”
。
也是一位内向自卑的男子J.他总是在亲人或爱人受到外界的一点危胁之后,无限夸大,异常紧张。
此时,一般的安慰是无用的,他总是极端担心她们出事,无法排除紧张感。
转移注意更是无力,除非获悉她们安然无事。
这种极端的担心还针对爱人的出轨。
如果不了解他们潜意识的矛盾,就不能期望化解那种紧张感。
也不要认为这种紧张非常正常,顺其自然就可以。
如果真的正常,他们自然能做到顺其自然。
我想说的是,他们这种极端的担心也是源于一种退行满足——只有把危胁亲人与爱人的人想像得很凶恶,才能产生愤怒的力量去对抗他们。
而不能在对方的好坏程度一般的情况下,敢于与之争辩和竞争。
对爱人出轨的极端担心,竟是自己想要寻找新鲜的爱,而不得不假设爱人先出轨,自己才有动机和理由去追求自己爱欲的冲动。
也许不可思议吧?
但这就是不易为人知的潜意识矛盾。
在他强大的道德意识下,竟是与其他女孩聊聊天,都有罪恶感的呢!
可内心深处对其他女人的冲动,反而变得非常强烈。
正如弗洛伊德曾经提到的一个例子:一个老妇人总是妄想他的丈夫出轨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